预约挂号咨询:18773255526
医疗咨询:0731-55519260
健教热线:0731-55519304
医疗保险咨询:0731-55519203
(周一至周五正常工作日
24小时投诉电话:18975211599
科研教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学术动态

中医谈癌不色变

发布者:webadmin     作者: 刘贤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14 11:04:48

  随着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健康中国” 战略目标的提出,中医 “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治未病”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应用。“治未病”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治未病” 理论贯穿于肿瘤防治中,在我国防治肿瘤中形成特色与优势,指导着肿瘤不同阶段的防治策略,进一步总结、探讨“治未病”在肿瘤实践中的优势、方法及研究方向,可为后续肿瘤预防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1 “治未病”的特色及优势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理念,在数千年发展传承中积淀了丰富的对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思想,其秉承了“天人合一” “治病求本”的理念,且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内涵、方法以及优势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1. 1“治未病”渊源
  “治未病”思想奠基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难经》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明确定义了“治未病”的概念,并强调运用“五行”相乘、相侮的规律预防传变。《伤寒杂病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六经传经规律探析“已病防传”思想、六经“变证”探析“病变防盛”思想。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强调未病先防的思想,如“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温热论》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这些均丰富充实了“治 未病” 理论的内涵,为后世医家发展“治未病”思想奠定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1.2“治未病”的核心内涵
  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后世医家将其核心内涵延伸为: 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体现了 “治未病”在防治疾病中全过程的良性循环。既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又注重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干预策略,这为目前提倡的“疾病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发展方向提供了核心思想,势必为现代医学新模式的演变提供思路。
  1.3“治未病”的方法
  《黄帝内经》从“情志、饮食、运动、起居以及与自然如何相处”等多方面详细叙述了“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基本原则以及“杂合以治”的原则。如情志方面提出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饮食方面提出了“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后世还有如华佗的“五禽戏”健身法、葛洪的气功摄生等,当代“治未病”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 太极拳、八段锦等导引术) 、药物疗法( 汤剂、丸、散剂等) 、非药物疗法( 针灸、推拿、情志疗法)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治未病”理论的完备性、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与健康管理契合点均显示了“治未病”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代疾病谱已经转化为慢性病(包括肿瘤),合理积极的发挥其优势及特色将为慢病防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治未病”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及问题
  2. 1
  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向更加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作用优势的领域发展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疾病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是我国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临床研究方面不断寻求更加符合研究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更能反映中医临床实际情况、更能体现中医药疗效的评价标准、更能体现中医药优势特点的研究人群。例如在方法学研究上,从过去单一的经验总结、临床观察到目前更加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真实世界、队列研究,疗效评价方面从过去单一抑瘤方面向更能反映中医药疗效的生存期、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近60年的临床研究验证,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各阶段显示了其优势与作用,同时中医药防治肿瘤形成了“强化、维持、巩固、序贯”的治疗模式,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中医药作用的优势领域,而这些中医药作用的优势领域仍然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并且与“治未病”的实践思想相符合。如何从“治未病”思想中汲取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技术以及策略用于肿瘤防治,使中医防治肿瘤优势领域更加明确化、具体化、精准化,是今后中医肿瘤防治研究的重中之重。
  2. 2
  “治未病”在中医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概况如前所述,“治未病”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其与现代医学预防理念中的一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 、二级预防( 发病学预防) 、三级预防( 康复预防) 相对应。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三级预防合理结合,将有利于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体系的构建,促进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协调发展。
  2. 2. 1
  “未病先防”是肿瘤防治之根本。“未病先防”与肿瘤一级预防密切相关。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病因学的预防措施,例如危险因素(吸烟、膳食不合理及职业危害)的防控、行为学的干预(例如运动)、化学预防剂的应用、疫苗的使用等。“未病先防”的思想如前所述,在《内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关于摄生方面的理论,对于后续开展中医预防肿瘤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在行为干预方面,中医导引术涵盖了“精、气、神”的调控,以及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中医整体调节机体具有优势,但仍需开展相关大规模的研究评价其优劣性。虽然目前开展了一些化学预防剂防治肿瘤的研究,但是往往由于其毒副作用难以推广,因而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可持续、负担得起和受欢迎的新防治策略,对于个体化肿瘤预防具有重要价值。积极研究中医药预防肿瘤的安全、有效和切实可行性,可能会成为未来肿瘤学预防的研究前沿和重要开发领域。
  2. 2. 2
  “既病防变”是肿瘤防控的重要的转折点。“既病防变”与肿瘤二级预防相对应,包括筛检普查、癌前阶段及早期肿瘤的防治,其中癌前阶段是癌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可逆性,因而是肿瘤防治的转折点,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及阐明其机制对于肿瘤防控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如切除肠息肉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相关的中医药防治癌前病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90年代,例如复方苍豆丸、增生平片治疗重度不典型增生,降低食管癌变率;化生平浓缩合剂、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剂均可以逆转胃癌癌前状态;祛腐中药“三品”饼干预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提高生存率等。虽然过去在此方面做了一些防治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但是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仍需要积极探索,应以高发区、高危人群为目标,发挥中医药在“三早”预防措施中的优势特色。
  众所周知,预防控制肿瘤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治未病”在中医肿瘤预防及关口前移方面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预防肿瘤优势的放大效应在既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均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因而转变思维、更换方向,发挥中医药 “治未病” 防治肿瘤的优势,是突破目前肿瘤预防瓶颈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肿瘤“治未病” 的实践性研究,这将为推进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肿瘤预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中医谈癌不色变。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湘潭市中医医院 湘ICP备13004809号-1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人民路238号    邮编:411100    电话:0731-55519277    传真:0731-58223825
急诊科电话:0731-58223370    医疗咨询电话:0731-55519260    医保咨询电话:0731-55519264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