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医学,他不同于西医,它有着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我们最常见的中医文学著作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等,其中以《黄帝内经》为首,《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所谓医经,他为我们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而古人又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书籍都称之为“经”,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道德经》、《三字经》,这些经典不需要释意,也能轻松读懂其中的涵意,它是我们一直延用到现在的医学基础,是我们的先人们用生命和心血所总结出的医学的精华,是我们养生、益寿的依据。故《黄帝内经》开篇就有说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而国学也是如此,它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国学,是因为我们能在它那里学到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所在。《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从这里我们可以关联出,先养身,后养心,而后做人的道理。
若是我们把国学和医学再进一步的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弟子规》日:“亲有病,药先尝”而后,神农为亲尝百草,于是有了这世上最著名的《神农本草经》;《弟子规》又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和《内经》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之中的养生之道是相符的。《大学》里说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而《内经》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我们医院现在所提倡的未病先治,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是我们行医的依据和根本,我们教人们顺阴阳之四时,守万物之始终,养天地之精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和国学本就是密不可分且息息相关的,若概论而说,中医也是国学之精粹,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和积累。
财务科 陈 思